引言
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的全球性传染病。尽管近年来全球疟疾防控取得显著进展,但它仍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。世界卫生组织(WHO)数据显示,2022年全球仍有约2.49亿疟疾病例,约60万人因此死亡。科学认知、积极预防和及时治疗是终结疟疾传播的关键。让我们共同行动,筑牢健康防线!
一、认识疟疾:了解敌人,才能战胜敌人
1. 病原体与传播途径
病原体:疟疾由疟原虫引起,常见类型包括间日疟、恶性疟、三日疟和卵形疟。
传播途径:主要通过受感染的雌性按蚊(俗称“疟蚊”)叮咬传播,极少数情况下可通过输血或母婴传播。
2. 典型症状
周期性发热:突发高热(可达40℃以上),伴随寒战、出汗,呈现“冷-热-汗”的周期性发作。
其他症状:头痛、肌肉酸痛、乏力,严重时可出现贫血、黄疸、意识障碍甚至死亡(尤其是恶性疟)。
3. 高发地区与人群
全球范围:非洲、东南亚、南美洲等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高发区。
我国现状:2021年,中国获得WHO消除疟疾认证,但输入性病例仍需警惕,尤其是赴非洲、东南亚务工或旅行的人群。
二、预防疟疾:阻断传播链,防患于未然
1. 防蚊灭蚊,切断传播
物理防护:安装纱窗纱门,睡觉使用蚊帐(推荐浸药蚊帐),穿长袖衣裤,避免蚊虫叮咬。
环境治理:清除积水容器(如花盆、轮胎),减少蚊虫孳生地。
化学灭蚊:使用含避蚊胺(DEET)的驱蚊剂,室内喷洒杀虫剂或点燃蚊香。
2. 高危人群的预防用药
适用人群:前往疟疾流行区的旅行者、务工人员等。
药物选择:氯喹、多西环素等(需遵医嘱,根据目的地疟原虫耐药性选择)。
3. 提高警惕,早发现早治疗
从疟疾流行区返回后,若出现发热等症状,应立即就医并告知旅行史。
避免自行服药,以免掩盖症状或导致耐药性。
三、治疗疟疾:规范用药,生命至上
1. 确诊与分型
通过血涂片镜检或快速诊断试剂(RDT)确认疟原虫类型。
2. 抗疟药物
一线药物:青蒿素类联合疗法(ACTs)是WHO推荐的核心治疗方案。
用药原则:足量、足疗程,避免擅自停药。
3. 重症救治
恶性疟患者可能出现脑疟、多器官衰竭等危急情况,需紧急住院治疗。
四、全球行动与中国贡献
1. 全球防治进展
WHO“全球疟疾计划”通过推广蚊帐、快速诊断和青蒿素药物,已挽救数千万人生命。
2020年起,非洲部分国家试点推广疟疾疫苗(RTS,S/AS01)。
2. 中国经验
从20世纪40年代每年3000万病例,到2021年实现“零本土病例”,中国通过“1-3-7”防控策略(1天内报告病例、3天内调查处置、7天内落实防控)为全球提供范例。
五、结语:每个人都是健康卫士
疟疾可防可控,但需全社会共同参与。无论是日常防蚊、出行前的预防准备,还是及时报告症状,您的每一个行动都在为消除疟疾贡献力量。让我们携手努力,为下一代创造一个无疟疾的世界!
防控疟疾,从你我做起!
附:实用小贴士
✅ 出国前查询目的地疟疾风险(可登录海关总署或WHO官网)。
✅ 旅途中随身携带防蚊用品和应急药物(需医生指导)。
✅ 归国后1年内出现发热,请主动告知医生境外旅居史!
通过科学普及与实际行动,我们终将战胜疟疾!
(茂名市茂南区人民医院 茂南区高山镇卫生院 宣)
附:为了解公众对疟疾防治知识的认知程度,进一步做好疟疾防控工作,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在全国疟疾日前后开展公众疟疾防治知识调查,以下是问卷的链接及二维码,请大家积极填写。
https://www.wjx.cn/vm/ma3BSyw.aspx#
文中可能部分观点或素材摘取自网络公开渠道,仅用于科普宣传,如有不妥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。
上一篇:茂名市茂南区人民医院公开招聘非编合同制人员 拟聘用名单公示 2025年(第2批)
下一篇:最后一页